top of page

Good Times Alley

蒔光巷

 

蒔花弄草臺灣巷弄與野外受脅植物遷地保育

1980年代園林設計師Robert Kourik提出了「可食地景」,代表景觀設計與農業融合、觀賞與食用價值兼具的空間運用方式。荷蘭時代引進臺灣的芒果、蓮霧,在此成為前庭後院的家樹;花圃中廣植各式藥用或可食植物、隨季節展現花朵與香氣的茉莉花、桂花綠籬,處處可見臺灣常民生活「可食地景」的實踐,展現人類生活與植物緊密相依形成的共好環境,從具有生活感的巷弄文化中,挖掘潛藏在人類基因深處與大自然的超連結。

 

蒔光巷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、林試所攜手打造一個荒野植物與景觀植物共生的環境,將桃竹苗區域野外受威脅的植物安植於庭院小徑與花台間,藉由專業景觀設計展現植物混生的自然樣貌與優美姿態,融入五彩斑斕的花卉和香草中。蒔光巷旨在提醒人們關注在人類生活版圖擴張下,生存空間被壓縮受限的野外植物們,本區呈現林業及自然保育署、林試所與民間合作的保種與遷地保育階段成果,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。

 

設計單位

image.png
image.png
綠地地圖-05.jpg
  • Instagram
  • Facebook
  • YouTube
  • Facebook
  • Twitter
  • LinkedIn
  • Instagram
bottom of page